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发布,推动稻虾共作绿色可持续发展
《DB43/T 3040-2024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稻虾共作绿色发展,通过规范技术,提高稻虾田杂草防控效果,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稻虾共作这一新型农业模式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稻虾田杂草问题始终是制约稻虾共作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最新颁布了《DB43/T 3040-2024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深入探讨稻虾田杂草的绿色防控技术,以促进稻虾共作的绿色发展。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概述
《DB43/T 3040-2024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的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防控手段,有效降低稻虾田杂草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确保稻虾共作生产的稳定发展。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选用抗(耐)草品种
选择抗(耐)草品种是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的基础,通过选用这类品种,可以显著降低杂草的发生率,减少化学除草剂的用量。
优化田间管理
(1)合理轮作:实施稻虾轮作制度,有助于降低杂草的发生,减少杂草在土壤中的积累。
(2)科学施肥: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有利于稻虾生长,同时抑制杂草生长。
(3)合理灌溉:根据稻虾生长需求,适时适量灌溉,避免田间积水,减少杂草生长。
生物防治
(1)引入天敌:引入捕食性天敌,如蜻蜓等,可以有效控制杂草。
(2)利用生物农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如菌肥、生物菌剂等,对稻虾田杂草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1)合理选用除草剂:根据杂草种类、生长阶段和稻虾生长需求,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除草剂。
(2)科学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除草剂,避免过量使用,降低对稻虾和环境的危害。
(3)合理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除草剂,降低杂草抗药性。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实施与推广
加强宣传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和掌握。
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选择典型地区,建立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
政策扶持
政府加大对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农民采用绿色防控技术。
《DB43/T 3040-2024 稻虾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范》的发布,为稻虾共作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实施这一规范,可以有效降低稻虾田杂草的发生和危害,提高稻虾产量和品质,助力我国稻虾共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