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解读,DB15/T 3834-2025引领植保无人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作业新纪元
《DB15/T 3834-2025》新规解读标志着植保无人机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迈入规范化新阶段,明确了作业流程、安全标准及药剂使用规范,旨在提升防治效率,保障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植保无人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病虫害的防治对保障产量与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并规范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流程,我国最新颁布了《基于植保无人机的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作业规范》(DB15/T 3834-2025),本文将对此规范进行详细解读,旨在为马铃薯种植户及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马铃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其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的特性而广受欢迎,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如晚疫病、早疫病、环腐病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威胁着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农药利用率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植保无人机应运而生,其在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作业准备
- 无人机选择:根据马铃薯种植面积、地形地貌、病虫害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保无人机。
- 药剂选择:根据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需求,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 作业时间: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最佳的作业时间。
作业方法
- 航线规划:根据马铃薯种植区域的地形、作物高度、病虫害分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航线。
- 喷洒参数设置:根据农药类型、作业高度、风速等条件,设置喷洒参数,如喷洒速度、喷洒量等。
- 喷洒作业:按照规划好的航线进行喷洒作业,确保药剂均匀覆盖作物。
作业后处理
- 回收无人机:作业结束后,及时回收无人机,确保设备安全。
- 农药包装处理:按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要求,妥善处理农药包装。
- 数据记录:记录作业时间、药剂类型、喷洒量、作业面积等,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依据。
规范实施意义
- 提高防治效率:植保无人机作业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效率。
- 降低劳动强度: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相比,植保无人机可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 保障作物品质:规范作业可确保药剂均匀覆盖作物,减少农药残留,提高马铃薯品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范植保无人机作业,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基于植保无人机的马铃薯病虫害药剂防治作业规范》的发布,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广大种植户和植保无人机操作人员应认真遵守规范,提高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