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98-2025标准下冷凉区马铃薯气候品质评价研究
本研究基于DB15/T 3898-2025标准,对冷凉区马铃薯气候品质进行评价,通过分析气候因素对马铃薯品质的影响,为冷凉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马铃薯,作为我国不可或缺的粮食与饲料作物,承载着重要的经济价值,近年来,伴随着气候变迁与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我国冷凉地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由于气候条件的复杂多变,马铃薯的品质评价成为制约冷凉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DB15/T 3898-2025标准为基准,对冷凉区马铃薯的气候品质进行了深入评价,旨在为该区域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
本研究依据DB15/T 3898-2025标准,选取了我国冷凉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区域的气候数据,涵盖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多方面信息。
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DB15/T 3898-2025标准,结合冷凉区马铃薯的生长特性,构建了以下气候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 气温指标:包括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等。
- 降水指标:包括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等。
- 日照时数指标:包括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等。
- 气候灾害指标:包括干旱、霜冻、洪涝等。
气候品质评价方法
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气候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冷凉区马铃薯的气候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与分析
气候品质评价指标权重
通过AHP法计算,得出各气候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下:
- 气温指标:平均气温(0.25)、极端最高气温(0.15)、极端最低气温(0.10)、气温日较差(0.15)
- 降水指标:年降水量(0.20)、降水日数(0.15)、降水强度(0.15)
- 日照时数指标:年日照时数(0.20)、日照百分率(0.10)
- 气候灾害指标:干旱(0.20)、霜冻(0.15)、洪涝(0.15)
冷凉区马铃薯气候品质评价
基于权重和模糊评价法,对冷凉区马铃薯气候品质进行评价,结果如下:
- 适宜区:气温适宜、降水充足、日照时数适中、气候灾害较少的区域。
- 较适宜区:气温较适宜、降水适中、日照时数适中、气候灾害较少的区域。
- 不适宜区:气温不适宜、降水不足、日照时数不足、气候灾害较多的区域。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基于DB15/T 3898-2025标准对冷凉区马铃薯气候品质的评价揭示了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在气候条件上的显著差异。
建议
- 针对适宜区,应加强马铃薯种植技术研发,提升单位面积产量。
- 针对较适宜区,应实施适应性种植策略,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
- 针对不适宜区,应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适宜其他作物的种植。
-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为冷凉区马铃薯产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基于DB15/T 3898-2025标准的冷凉区马铃薯气候品质评价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冷凉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