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901-2025解读与应用研究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901-2025 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探讨》一文对金莲花生态种植的最新技术规程进行了解读,并探讨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与策略,旨在提高金莲花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金莲花凭借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正式发布了DB15/T 3901-2025《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为金莲花的生态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操作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深远影响。

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901-2025解读与应用研究,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DB15/T 3901-2025解读与应用研究,2,技术规程,第1张

DB15/T 3901-2025《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概述

DB15/T 3901-2025《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金莲花生态种植的行业标准,由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联合编制,该规程对金莲花生态种植的土壤选择、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环节提出了详细的技术要求。

规程解读

土壤选择

金莲花生态种植应选择排水顺畅、土壤肥沃、pH值在5.5-6.5之间的沙壤土或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1.5%,以促进金莲花的健康成长。

品种选择

金莲花品种繁多,种植者应根据市场需求和种植区域选择适宜的品种,规程推荐了多个优质品种,如‘金不换’、‘黄牡丹’等。

播种技术

金莲花播种分为秋播和春播,秋播在9-10月进行,春播在3-4月进行,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提高发芽率,播种量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而定。

田间管理

金莲花生态种植过程中,应注重水分管理、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要遵循“浅水勤灌、适时排水”的原则,避免积水,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辅以适量化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病虫害防治

金莲花常见的病虫害有叶斑病、根腐病、蚜虫等,防治方法包括:清除田间杂草、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用药等。

采收加工

金莲花采收应在花蕾初开时进行,采收后应及时加工,加工方法包括晒干、烘干等,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金莲花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提高金莲花种植效益

DB15/T 3901-2025《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为金莲花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金莲花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保障金莲花产品质量

规程对金莲花的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提出了严格的技术要求,有助于保障金莲花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推动金莲花产业升级

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的推广,有助于推动金莲花产业的升级,提高我国金莲花产业的竞争力。

DB15/T 3901-2025《金莲花生态种植技术规程》的发布,为金莲花的生态种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实际应用中,应充分运用规程中的技术要求,提高金莲花的种植效益,促进我国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