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DB15/T 3904-2025解读,内蒙古药用植物种植区划引领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15/T 3904-2025新标准解读,为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提供指导,助力产业升级,该标准明确种植区划,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内蒙古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道地药材的种植与保护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宝库,坐拥丰富的道地特色药用植物资源,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推动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局正式发布了DB15/T 3904-2025《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区划》标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标准,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新标准DB15/T 3904-2025解读,内蒙古药用植物种植区划引领产业升级,新标准DB15/T 3904-2025解读,内蒙古药用植物种植区划引领产业升级,2,技术规范,栽培技术,第1张

标准背景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气候寒冷,生态环境独特,为多种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因素,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退化、品种混杂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局组织专家团队,结合内蒙古实际情况,制定了DB15/T 3904-2025《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区划》标准。

区划原则

DB15/T 3904-2025标准明确了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区划的原则,具体如下:

  1.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内蒙古自然条件,发挥区域优势;
  2. 保护生态环境,防止资源过度开发;
  3.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道地药材质量;
  4. 加强道地药材品种选育,提高药材产量和品质。

区划方法

标准提出了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区划的方法,具体包括:

  1.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态环境、土壤条件等因素,将内蒙古划分为多个种植区;
  2. 对每个种植区内的道地特色药用植物进行资源调查和品种鉴定;
  3. 根据资源调查结果,确定每个种植区的主导道地特色药用植物品种;
  4. 制定每个种植区的种植技术规范,包括种植模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区划结果

根据DB15/T 3904-2025标准,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区划结果如下:

  1. 东北部种植区:主要种植黄芪、甘草、党参等道地药材;
  2. 中部种植区:主要种植枸杞、肉苁蓉、沙棘等道地药材;
  3. 西南部种植区:主要种植川芎、当归、丹参等道地药材。

标准实施与意义

DB15/T 3904-2025标准的实施,对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药材质量;
  2. 促进道地药材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3. 推动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产业转型升级;
  4. 提升内蒙古道地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DB15/T 3904-2025《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种植区划》标准的发布,为内蒙古道地特色药用植物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强标准宣传和培训,确保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为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