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26-2025,鸭屠宰加工新规范引领食品安全与行业标准升级
《DB15/T 3826-2025 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发布,旨在提升食品安全水平,推动鸭屠宰加工行业标准化进程,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鸭产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鸭肉作为富含营养、口感鲜美的禽类佳肴,备受消费者青睐,为保障鸭肉产品的质量安全,规范屠宰加工流程,我国最新颁布了《DB15/T 3826-2025 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本文将围绕这一规范,深入探讨其在确保食品安全、提升行业标准方面的重大作用。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鸭肉产量持续攀升,已跃居全球鸭肉生产大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鸭屠宰加工行业也显现出诸多问题,如加工流程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消费者对鸭肉产品的信心,也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显得尤为迫切。
《DB15/T 3826-2025 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范围:明确了鸭屠宰加工的基本要求、操作流程、卫生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 规范性引用文件:明确了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需要引用的相关标准和法规。
- 术语和定义:对鸭屠宰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
- 基本要求:规定了鸭屠宰加工企业的资质要求、生产场所、设备设施、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 操作流程:详细描述了鸭屠宰加工的各个环节,包括鸭的采购、屠宰、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
- 卫生要求:明确了屠宰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包括环境、设备、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卫生标准。
- 质量控制:规定了鸭屠宰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包括感官、理化、微生物等方面的指标。
- 检验与验收:明确了鸭屠宰加工产品的检验与验收程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规范意义
- 保障食品安全:通过规范鸭屠宰加工操作,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
- 提升行业标准:本规范的发布,有助于推动鸭屠宰加工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
- 促进产业升级: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卫生要求,有助于提高鸭肉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
- 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本规范,企业可以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实施与推广
- 加强宣传培训: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规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强化执法:部门要加大对鸭屠宰加工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规范得到有效执行。
- 推动行业自律:行业协会要发挥自律作用,引导企业遵守规范,共同维护行业秩序。
- 优化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DB15/T 3826-2025 鸭屠宰加工操作规范》的发布,为我国鸭屠宰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规范,共同努力,推动鸭肉产业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