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902-2024标准解读,旱地冬小麦高效蓄水保墒栽培技术新篇章
DB14/T 902-2024新标准解读,针对旱地冬小麦,提出蓄水保墒耕作栽培技术规程,引领高效农业发展,助力粮食安全。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旱地冬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增收,为了提升旱地冬小麦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我国最新发布了《DB14/T 902-2024 旱地冬小麦蓄水保墒耕作栽培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我国旱地冬小麦的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有力支持。
规程背景
近年来,我国旱地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持续扩大,由于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了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旱地冬小麦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并正式出台了《DB14/T 902-2024 旱地冬小麦蓄水保墒耕作栽培技术规程》。
规程主要内容
耕作技术
(1)深翻深松:规程提倡采用深翻深松技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
(2)浅耕浅耙:在播种前,通过浅耕浅耙技术,打破土壤板结,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水分渗透和根系生长。
播种技术
(1)适时播种:规程建议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墒情,选择适宜的播种期,确保发芽率和出苗率。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合理调整播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肥水管理
(1)施肥:规程建议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确保养分供应。
(2)节水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通过轮作、间作、选育抗病品种等措施,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控制病虫害。
(3)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收获技术
(1)适时收获: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收获期。
(2)提高收获效率:采用机械化收获,提高劳动生产率。
规程实施效果
《DB14/T 902-2024 旱地冬小麦蓄水保墒耕作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对于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降低水分消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数据显示,实施该规程的旱地冬小麦产量平均提高10%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
《DB14/T 902-2024 旱地冬小麦蓄水保墒耕作栽培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旱地冬小麦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我们应继续加强旱地冬小麦蓄水保墒技术的研究,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