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948-2019标准解析,水质卤代烃测定新方法研究
本文针对DB14/T 1948-2019标准进行解析,重点研究水质卤代烃的测定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并探讨其在1948-2019年间的应用。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体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卤代烃污染已经成为水体污染的严重组成部分,卤代烃因其高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监测和治理卤代烃污染,我国于1948年首次颁布了《水质卤代烃的测定》标准DB14/T 1948-2019,经过多次修订,该标准已成为我国水质卤代烃监测的重要依据,本文将深入解析DB14/T 1948-2019标准,并重点介绍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在水质卤代烃测定中的应用。
DB14/T 1948-2019标准概述
DB14/T 1948-2019标准是我国首个关于水质卤代烃测定的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水质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方法,涵盖了样品采集、前处理、测定及数据处理等环节,标准中规定了三种测定方法: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直接进样一气相色谱法和液-液萃取一气相色谱法,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因其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势,在水质卤代烃测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原理
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结合了顶空技术和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方法利用样品中卤代烃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平衡,通过顶空装置将样品中的卤代烃挥发至顶空相中,再利用固相微萃取纤维将顶空相中的卤代烃吸附,最后将吸附有卤代烃的纤维直接送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操作步骤
- 样品采集:使用采样瓶采集水样,采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空气中的卤代烃污染。
- 样品前处理:将采集的水样置于顶空装置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卤代烃挥发至顶空相中。
- 固相微萃取:将固相微萃取纤维置于顶空装置中,吸附顶空相中的卤代烃。
- 进样:将吸附有卤代烃的固相微萃取纤维送入气相色谱仪进样口,进行色谱分析。
- 数据处理: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卤代烃的含量。
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应用研究
自1948年DB14/T 1948-2019标准发布以来,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在水质卤代烃测定中的应用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为部分研究内容:
- 标准曲线的建立: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峰面积,建立标准曲线,用于样品中卤代烃含量的计算。
- 检测限和定量限的确定:通过测定空白水样中卤代烃的峰面积,确定方法的检测限和定量限。
- 回收率的测定:通过向水样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卤代烃标准溶液,测定回收率,评估方法的准确度。
- 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通过多次测定同一水样,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 实际水样测定:利用该方法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为水质卤代烃污染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DB14/T 1948-2019标准自发布以来,在水质卤代烃测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法作为该标准推荐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为我国水质卤代烃污染监测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为我国水质保护事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