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41/T 2764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规程解析与实践探索

团体标准 601
《DB41/T 2764-2024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主要解读了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技术规程,结合实际应用,提出了降低小麦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的方法和措施,以提升小麦机械化收获效率和质量。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机械化收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麦机械化收获的效率,减少收获过程中的损失,我国最新颁布了《DB41/T 2764-2024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

《DB41/T 2764-2024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小麦机械化收获的操作流程,降低收获损失,从而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该规程涵盖了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我国小麦机械化收获的生产实践。
  2. 术语和定义:明确了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术语和定义。
  3. 收获准备:包括地块选择、机具准备、人员培训等方面。
  4. 收获操作:详细规定了小麦机械化收获的操作步骤,如起割、切割、输送、脱粒、清选等环节。
  5. 收获后处理:涉及晾晒、储存、运输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6. 损失控制:针对不同环节的损失控制措施。

规程解读

  1. 地块选择:规程强调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便于机械化作业的地块进行小麦收获。

  2. 机具准备:规程建议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并确保机具性能优良、操作简便。

  3. 人员培训:规程要求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掌握小麦机械化收获的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4. 收获操作

    • 起割: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和地块条件,合理设置起割高度,确保割茬高度适宜。
    • 切割:确保切割器与地面保持垂直,避免切割不彻底。
    • 输送:保证输送带运行平稳,避免小麦在输送过程中受损。
    • 脱粒:确保脱粒滚筒转速适中,以达到良好的脱粒效果。
    • 清选:确保清选装置运行正常,去除杂质,提高小麦品质。
  5. 收获后处理:在晾晒、储存、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潮、防霉变,确保小麦品质。

  6. 损失控制

    • 起割损失:确保起割高度适宜,避免切割不彻底。
    • 切割损失:确保切割器与地面保持垂直,避免切割不彻底。
    • 输送损失:保证输送带运行平稳,避免小麦在输送过程中受损。
    • 脱粒损失:确保脱粒滚筒转速适中,以达到良好的脱粒效果。
    • 清选损失:确保清选装置运行正常,去除杂质,提高小麦品质。

实践应用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高农民对规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优化机具配置:选用符合规程要求的小麦联合收割机,确保机具性能优良。
  3.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小麦机械化收获操作,降低损失。
  4. 加强技术指导: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小麦,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
  5. 建立损失监测体系:对小麦机械化收获过程中的损失进行监测,为规程的完善提供依据。

《DB41/T 2764-2024 小麦机械化收获减损操作技术规程》为我国小麦机械化收获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导,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规程要求,不断提高小麦机械化收获效率,降低损失,为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