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365-2024标准指导下早春露地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依据DB12/T 1365-2024标准,旨在构建早春露地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内容涵盖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以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马铃薯这一重要粮食作物和蔬菜的栽培技术也在日新月异,为了提升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早春露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DB12/T 1365-2024),本文将为您深入解析这一规程的精髓所在。

规程背景解析

马铃薯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早春露地马铃薯栽培以其周期短、适应性强、经济效益高而备受推崇,已成为我国马铃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这一栽培技术,提升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我国精心制定了《早春露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规程核心内容详解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我国早春露地马铃薯的种植,涵盖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关键环节。

栽培季节

早春露地马铃薯栽培最佳时期为3月至5月,具体播种时间需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来定。

品种选择

应挑选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马铃薯品种,同时考虑市场需求,确保产量与品质。

播种技术

  1. 播种前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深翻整地,施足底肥。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通常行距为40-50厘米,株距为20-25厘米。
  3. 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保持在10-15厘米,确保薯块顺利出苗。

田间管理

  1. 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播种后适时追施提苗肥、开花肥、结薯肥等。
  2. 灌溉: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变化,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止养分消耗。
  4.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防治病虫害。

收获

马铃薯地上部分枯萎后即可收获,注意避免损伤薯块,提升马铃薯品质。

《早春露地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遵循此规程,有助于提升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中,需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灵活运用规程,持续优化栽培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加强科技培训,提升农民栽培技术水平,为我国马铃薯产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