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835-2011标准深度剖析,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技术规范解析
DB33/T 835-2011标准详细解读了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旨在规范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安全运行。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和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化,余热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的关键路径,有机热载体锅炉,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工业热源设备,其余热利用装置的研发与应用,对于实现能源的高效转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基于DB33/T 835-2011标准,对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进行深入剖析。
标准背景
DB33/T 835-2011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旨在规范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使用,提升余热利用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该标准于2011年发布,自同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标准适用范围
DB33/T 835-2011标准适用于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使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余热利用装置的类型与结构;
- 余热利用装置的性能参数;
- 余热利用装置的材料与部件;
- 余热利用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 余热利用装置的使用维护。
通用技术要求
余热利用装置的类型与结构
根据DB33/T 835-2011标准,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热交换器型:通过热交换器将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余热传递给低温热用户;
- 热泵型:利用热泵技术将有机热载体锅炉的余热提升至较高温度,满足高温热用户的需求;
- 吸收式热泵型:结合吸收式热泵技术,实现余热的高效利用。
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
- 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维护;
- 热交换效率高,降低热损失;
- 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泄漏。
余热利用装置的性能参数
DB33/T 835-2011标准对余热利用装置的性能参数提出了以下要求:
- 热交换效率:热交换效率应不低于70%;
- 热泵COP(性能系数):热泵COP应不低于2.5;
-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运行安全。
余热利用装置的材料与部件
余热利用装置的材料与部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高温性能;
- 部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与韧性,确保运行安全;
- 密封性能良好,防止泄漏。
余热利用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余热利用装置的安装与调试应遵循以下要求:
- 安装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符合设计要求;
- 安装过程中应确保设备与管道的连接牢固,防止泄漏;
- 调试过程中应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性能参数符合要求。
余热利用装置的使用与维护
余热利用装置的使用与维护应遵循以下要求:
-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定期清洗热交换器,提高热交换效率;
- 定期检查管道、阀门等部件,确保运行安全。
DB33/T 835-2011标准为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的通用技术要求提供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提高余热利用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与使用,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