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1776.3-2024规范解读,畜牧养殖物联网生产管理创新与实践
《DB50/T 1776.3-2024》解读聚焦畜牧养殖物联网应用及数据管理规范,重点阐述第3部分生产管理创新与实践,该规范旨在提升畜牧养殖效率,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数据智能化管理,推动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迅猛进步,物联网技术在畜牧养殖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我国最新发布的DB50/T 1776.3-2024《畜牧养殖物联网应用与数据管理规范 第3部分:生产管理》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在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一规范,探讨其在生产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与创新。
DB50/T 1776.3-2024规范概述
DB50/T 1776.3-2024是一项针对畜牧养殖物联网应用与数据管理制定的行业标准,该规范旨在规范畜牧养殖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从而提升畜牧养殖生产管理水平,该规范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专注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
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
DB50/T 1776.3-2024规范明确了生产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 实时监测:对养殖环境、动物生长状况等关键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养殖过程稳定。
- 数据采集与传输:利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养殖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并传输至数据中心。
-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为养殖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 智能控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自动调整养殖环境、饲料配比等参数,实现智能化养殖。
数据管理规范
规范要求生产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数据管理功能:
- 数据采集: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 数据存储: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方式,保证数据不丢失、不泄露。
- 数据共享:实现数据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的共享,提高数据利用率。
-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生产管理规范的实施与评估
规范要求生产管理系统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具体包括:
- 系统评估:对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定期评估,分析系统运行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
- 改进与优化:根据评估结果,对系统进行改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生产管理规范的应用与创新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生产管理系统可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生长速度,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生产管理系统可自动完成部分养殖工作,减轻养殖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动物健康
通过实时监测动物生长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障动物健康。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产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能源消耗,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DB50/T 1776.3-2024《畜牧养殖物联网应用与数据管理规范 第3部分:生产管理》的发布,为我国畜牧养殖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规范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障动物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养殖行业将迈向更加智能化、数据化、标准化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