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DB50/T 1757饲料沙门氏菌控制指南解析,守护动物健康,助力养殖业绿色发展
《DB50/T 1757-2024饲料中沙门氏菌控制指南》详细阐述了沙门氏菌防控措施,旨在保障动物健康,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指南强调饲料安全,为养殖企业提供了沙门氏菌防控的实用指导。
沙门氏菌,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广泛分布于动物饲料及环境中,这些病原菌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与动物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遏制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我国制定了《饲料中沙门氏菌控制指南》(DB50/T 1757-2024),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我国养殖业提供有益的指导。
《饲料中沙门氏菌控制指南》(DB50/T 1757-2024)由河南省畜牧兽医局制定,旨在规范饲料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降低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污染风险,保障动物健康,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指南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饲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涵盖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成品等。
控制目标
本指南规定,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控制目标为: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饲料成品中的沙门氏菌总数不超过10CFU/g。
控制措施
(1)原料采购与检验
在采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原料的沙门氏菌检测报告,对原料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确保其符合控制目标。
(2)加工过程控制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沙门氏菌污染:
1)确保加工设备、容器、工具等清洁卫生;
2)对原料进行预消毒处理;
3)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
4)对加工后的饲料进行沙门氏菌检测,确保其符合控制目标。
(3)储存与运输
1)饲料储存仓库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
2)饲料运输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3)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饲料受潮、污染。
监测与评估
在饲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应定期进行沙门氏菌监测,确保其符合控制目标,监测结果应及时上报,并对不符合控制目标的环节进行整改。
指南实施与效果
实施情况
自《饲料中沙门氏菌控制指南》(DB50/T 1757-2024)实施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在沙门氏菌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饲料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沙门氏菌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动物健康得到保障。
效果评估
(1)饲料中沙门氏菌总数显著降低;
(2)动物发病率、死亡率降低;
(3)消费者对动物产品的满意度提高。
《饲料中沙门氏菌控制指南》(DB50/T 1757-2024)为我国饲料行业提供了有效的沙门氏菌控制方法,有助于保障动物健康,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饲料企业应认真贯彻落实该指南,加强沙门氏菌控制,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动物产品,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饲料行业的监管力度,确保指南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