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与应用,DB15/T 898-2025 燕麦高产栽培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15/T 898-2025 水浇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是一份针对水浇地燕麦栽培的规程解读和应用实践指南,该规程详细介绍了燕麦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旨在提高水浇地燕麦的产量和质量,为燕麦种植者提供参考。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燕麦作为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强、抗逆性佳的粮食作物,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最新发布的DB15/T 898-2025《水浇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燕麦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结合实际生产,探讨燕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

解读与应用,DB15/T 898-2025 燕麦高产栽培规程,解读与应用,DB15/T 898-2025 燕麦高产栽培规程,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5/T 898-2025《水浇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15/T 898-2025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水浇地燕麦栽培的行业标准,旨在规范燕麦生产流程,提升燕麦产量与品质,该规程从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多个方面对燕麦栽培技术进行了详尽规定。

选种与播种

选种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要求品种纯度≥98%,发芽率≥85%。

播种

播种时间通常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进行,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一般每亩播种量1.5-2.0公斤。

田间管理

土壤管理

保持土壤疏松,增加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播种前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50-70公斤。

水分管理

燕麦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应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及时灌水,确保出苗,生长期间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适时灌水,防止干旱和涝害。

施肥管理

燕麦生长期间,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进行追肥,一般追肥2-3次,分别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进行,每次追肥量每亩施用尿素10-15公斤。

中耕除草

播种后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虫害发生。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燕麦锈病等,采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害发生。

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有麦蚜、麦蛾等,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降低虫害发生。

收获与加工

收获

燕麦成熟后,及时收获,防止籽粒脱落,采用联合收割机或人工收割,确保籽粒饱满。

加工

收获后的燕麦籽粒,经晾晒、脱粒、筛选等工序,加工成燕麦粉或燕麦片等。

DB15/T 898-2025《水浇地燕麦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燕麦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灵活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技术,提高燕麦产量和品质,推动我国燕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