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使用规范指南发布,DB2102/T 0133-2024,助力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升级
《DB2102/T 0133-2024 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指南》发布,旨在规范餐饮行业,保障食品安全,是推动餐饮业健康发展的新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预制菜凭借其便捷、高效的特性在餐饮行业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预制菜也引发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规范餐饮环节对预制菜的使用,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我国正式颁布了《DB2102/T 0133-2024 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指南》,本文将深入解读该指南,为餐饮行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DB2102/T 0133-2024 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指南》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制定的规范性标准,该指南由市市场管理委员会提出,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起草,旨在规范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的行为,提升预制菜的品质,确保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指南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餐饮服务提供者、预制菜生产者、销售者等相关主体,以及相关部门。
预制菜定义
本指南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是指以农产品、食品原料为原料,经过清洗、切分、烹饪、包装等工艺加工,直接或经过简单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
预制菜分类
本指南将预制菜分为以下四类:
- 即食类:无需加热即可食用的预制菜。
- 即热类:加热后即可食用的预制菜。
- 即冻类:解冻后加热即可食用的预制菜。
- 即配类:经过简单加工即可食用的预制菜。
预制菜生产要求
- 原料要求:预制菜生产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得使用禁用、限用物质。
- 加工工艺要求:预制菜加工工艺应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不得存在交叉污染。
- 包装要求:预制菜包装应具备防潮、防污染、易识别等功能,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
预制菜销售要求
- 销售场所要求:预制菜销售场所应具备通风、防潮、防污染等条件。
- 销售过程要求:销售过程中应确保预制菜品质,不得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产品。
- 销售要求:销售预制菜时应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预制菜使用要求
-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预制菜产品。
-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加工、烹饪,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 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向消费者明示预制菜的使用情况,如:是否加热、是否添加调料等。
指南实施与监督
实施主体
餐饮服务提供者、预制菜生产者、销售者等相关主体应按照指南要求,加强自律,确保预制菜质量。
部门
各级市场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预制菜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DB2102/T 0133-2024 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餐饮行业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餐饮企业应积极响应指南要求,加强自律,提高预制菜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美食,相关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指南的有效实施,共同营造良好的餐饮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