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92-2024解析,商品肉鸭旱养技术规程革新与规模化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42/T 2192-2024》解读了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技术规程的革新与实施,旨在提升肉鸭养殖效率,优化养殖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规程涵盖养殖环境、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中小型商品肉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为提升肉鸭养殖的规模化与标准化水平,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42/T 2192-2024《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剖析其创新之处,并探讨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DB42/T 2192-2024解析,商品肉鸭旱养技术规程革新与规模化应用,DB42/T 2192-2024解析,商品肉鸭旱养技术规程革新与规模化应用,2,技术规程,创新,第1张

DB42/T 2192-2024《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的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规范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的生产流程,提升养殖效益,确保肉鸭产品质量,助力产业的长远发展。

规程创新点

  1. 明确旱养肉鸭定义:规程将旱养肉鸭定义为在非水稻种植区,利用旱地资源进行肉鸭养殖的生产方式。
  2. 规范养殖环境:规程对养殖场地的选址、建设、环境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确保养殖环境满足肉鸭生长需求。
  3. 优化饲料配方:针对不同生长阶段的肉鸭,规程提出了相应的饲料配方,提升饲料利用率。
  4. 创新养殖模式:规程提出“鸭-稻-鱼”等复合养殖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成本。
  5. 强化疫病防控:规程对疫病防控提出了具体措施,包括疫苗接种、疫病监测、消毒等,保障肉鸭健康成长。

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1. 选址与建设:选择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旱地作为养殖场地,建设符合规程要求的养殖设施,如鸭舍、饲料库、污水处理设施等。
  2. 饲料管理:根据规程提出的饲料配方,科学配制饲料,确保饲料质量,合理调整饲料比例,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3. 养殖管理:严格执行规程中的养殖技术要求,包括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等,确保肉鸭健康成长。
  4. 疫病防控:建立健全疫病防控体系,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疫病监测、消毒等工作,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5. 资源循环利用:推广“鸭-稻-鱼”等复合养殖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养殖成本。
  6. 培训与宣传: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户的规范化养殖意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规程的普及率。

DB42/T 2192-2024《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技术规程》的颁布实施,为我国中小型商品肉鸭规模化旱养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规范养殖过程,提升养殖效益,保障肉鸭产品质量,有望推动我国中小型商品肉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养殖户应认真执行规程,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