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新篇章,DB42/T 2194-2024 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发布

团体标准 601
《DB42/T 2194-2024 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发布,旨在推动绿色养殖,规范肉鸭抗菌药物使用,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肉鸭产业的迅猛发展,抗菌药物在养殖领域的应用愈发普遍,过度或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对动物健康构成威胁,还可能催生耐药菌株,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潜在风险,为响应国家绿色养殖的号召,规范肉鸭抗菌药物的使用,DB42/T 2194-2024《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应运而生,本文将围绕该规范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在引领绿色养殖新时代中的关键作用。

绿色养殖新篇章,DB42/T 2194-2024 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发布,绿色养殖新篇章,DB42/T 2194-2024 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发布,2,现代化,技术规范,第1张

规范背景

我国肉鸭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抗菌药物滥用的挑战,据统计,我国每年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占全球总量的40%以上,其中在养殖业中的使用量尤为突出,这种状况不仅推高了养殖成本,还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1. 动物健康受损: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动物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疗效,增加治疗难度。
  2. 环境污染:抗菌药物残留物通过动物排泄物进入环境,可能对土壤、水体等造成污染。
  3. 公共卫生风险:耐药菌株的传播可能导致人类感染,增加医疗负担。

为解决这些问题,DB42/T 2194-2024《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规范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规范明确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包括:

  1.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 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
  3. 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
  4. 加强抗菌药物残留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抗菌药物使用范围

规范明确了抗菌药物在肉鸭养殖过程中的使用范围,包括:

  1. 预防性使用:针对易感动物群体,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定剂量的抗菌药物,预防疾病发生;
  2. 治疗性使用:针对已发生疾病的动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减量化措施

规范提出了抗菌药物减量化措施,包括:

  1.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动物自身免疫力;
  2. 优化饲料配方,补充营养,增强动物体质;
  3. 合理使用疫苗,降低疾病发生风险;
  4. 推广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疾病传播。

抗菌药物残留检测

规范要求养殖企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残留检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具体检测内容包括:

  1. 动物体内抗菌药物残留检测;
  2. 动物产品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
  3. 环境样品中抗菌药物残留检测。

规范实施与展望

DB42/T 2194-2024《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肉鸭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以下是规范实施与展望:

  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减少治疗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降低人类感染风险。
  3. 推动绿色养殖: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绿色养殖。
  4. 促进产业升级:推动肉鸭产业向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DB42/T 2194-2024《肉鸭抗菌药物减量化使用养殖技术规范》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肉鸭产业绿色养殖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对规范的认识,确保规范得到有效实施,为我国肉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