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63/T 2416标准解读,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引领新潮流
《DB63/T 2416-2025》解读聚焦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出全新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通过生态友好方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小麦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小麦作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提升小麦产量,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生产的威胁,我国制定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DB63/T 2416-2025),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旨在为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小麦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及农药使用不当,使得小麦病虫害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为了有效控制小麦病虫害,提升小麦产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病虫害的绿色防控工作,并正式发布了《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小麦种植区域,旨在指导小麦种植者、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及企业开展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绿色防控原则
-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通过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多种手段,全面防控小麦病虫害。
- 安全高效,经济适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 因地制宜,科学用药:根据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和区域差异,制定合理的防控方案。
小麦主要病虫害及防控措施
- 小麦纹枯病:防控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以及发病初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喷雾防治。
- 小麦赤霉病:防控措施与纹枯病类似,重点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以及发病初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喷雾防治。
- 小麦蚜虫:防控措施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以及蚜虫发生初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喷雾防治。
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
- 合理选用农药,遵循农药安全使用规定。
-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 加强农业生态调控,提高小麦自身抗病能力。
规范实施与推广
-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绿色防控意识。
-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防控效率。
-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
- 加强政策支持,鼓励企业研发绿色防控产品。
《小麦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范》(DB63/T 2416-2025)的发布,为我国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积极学习、宣传和贯彻该规范,共同为我国小麦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