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南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DB41/T 2826-2025规程发布

团体标准 601
《DB41/T 2826-2025 豫南稻区糯稻生产技术规程》发布,旨在提升豫南糯稻产业质量,引领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日益加快,糯稻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豫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糯稻产区,近年来糯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为规范豫南糯稻的生产技术,提升糯稻的品质与产量,推动豫南糯稻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了DB41/T 2826-2025《豫南稻区糯稻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深远意义进行深入解读。

豫南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DB41/T 2826-2025规程发布,豫南糯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DB41/T 2826-2025规程发布,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规程背景

豫南地区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充沛,为糯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糯稻生产技术相对滞后,豫南糯稻产业长期面临以下挑战:

  1. 糯稻品种单一,抗逆性不强;
  2. 栽培管理不规范,导致糯稻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
  3. 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
  4. 市场竞争激烈,豫南糯稻品牌影响力有限。

为解决这些问题,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豫南糯稻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了DB41/T 2826-2025《豫南稻区糯稻生产技术规程》。

DB41/T 2826-2025《豫南稻区糯稻生产技术规程》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1.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豫南地区糯稻的种植、管理、收获、加工等全过程。
  2. 栽培技术:规程对糯稻的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提升糯稻的产量与品质。
  3. 加工技术:规程对糯稻的加工工艺、质量标准、包装标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以增加产品附加值。
  4. 市场营销:规程提出豫南糯稻品牌建设、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建议,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实施意义

DB41/T 2826-2025《豫南稻区糯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规范糯稻生产技术,提升糯稻产量与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2. 推动豫南糯稻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
  3. 推动豫南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
  4.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实施措施

为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以下措施至关重要:

  1. 加强糯稻品种选育:推广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糯稻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2. 优化栽培技术: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升糯稻产量与品质。
  3. 加强加工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糯稻加工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
  4. 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对糯稻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安全、卫生、优质。
  5. 加强品牌建设:打造豫南糯稻区域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6. 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参加技术培训,提升其糯稻生产技能。
  7. 完善政策支持:加大对糯稻产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坚信DB41/T 2826-2025《豫南稻区糯稻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将为豫南糯稻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助力豫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