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201-2025标准诠释,煎茶竹丝茄的地理标志产品风采

团体标准 601
DB5101/T 201-2025标准下的地理标志产品煎茶竹丝茄,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优质茄果,其皮薄肉嫩、口感鲜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风味,成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佼佼者。

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地理标志产品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地域文化的光辉,煎茶竹丝茄,作为我国云南省的地理标志产品,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本文将围绕DB5101/T 201-2025标准,对煎茶竹丝茄的地理标志产品属性进行深入探讨。

DB5101/T 201-2025标准诠释,煎茶竹丝茄的地理标志产品风采,DB5101/T 201-2025标准诠释,煎茶竹丝茄的地理标志产品风采,2,地理标志,第1张

地理标志产品概述

地理标志产品,指的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特定品质、特色和声誉的农产品、食品和工艺品,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始于2001年,至今已有数千种产品被纳入地理标志名录,DB5101/T 201-2025标准是我国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标准之一,旨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

煎茶竹丝茄的地理标志产品属性

地域性

煎茶竹丝茄产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这里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竹丝茄的生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煎茶竹丝茄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定性

煎茶竹丝茄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皮薄肉厚,肉质细嫩,色泽鲜亮,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在DB5101/T 201-2025标准中,对煎茶竹丝茄的品质、外观、口感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确保消费者能够品尝到正宗的地理标志产品。

历史文化

煎茶竹丝茄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明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就有种植竹丝茄的记载,经过数百年的传承,煎茶竹丝茄已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产品,在DB5101/T 201-2025标准中,对煎茶竹丝茄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弘扬地域文化,提升产品知名度。

产业优势

煎茶竹丝茄产业已成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开发,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推广等措施,助力煎茶竹丝茄产业快速发展,在DB5101/T 201-2025标准中,对煎茶竹丝茄的产业优势进行了充分体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煎茶竹丝茄的烹饪方法

煎茶竹丝茄的烹饪方法多样,可炒、可炖、可凉拌,口感鲜美,营养丰富,以下介绍一种简单的煎茶竹丝茄炒肉做法:

  1. 将煎茶竹丝茄洗净,切成细丝;猪肉切成薄片,用料酒、生抽、淀粉腌制10分钟。
  2. 热锅倒油,放入腌制好的肉片,翻炒至变色,捞出。
  3. 锅中留底油,放入蒜末、姜末爆香,再加入煎茶竹丝茄丝,翻炒至断生。
  4. 将炒好的肉片重新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生抽、鸡精,翻炒均匀。
  5. 出锅前撒上葱花,即可享用美味的煎茶竹丝茄炒肉。

煎茶竹丝茄作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承载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和产业优势,在DB5101/T 201-2025标准的规范下,煎茶竹丝茄的品质和知名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独特的地理标志产品在未来的发展中,为我国农业产业和地域文化贡献更多力量。

标签: 2地理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