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产业品质与效益提升,DB14/T 3375-2025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深度解析
《DB14/T 3375-2025 山楂栽培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为提升山楂产业品质与效益提供关键路径,规范详细阐述山楂栽培、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助力产业升级。
随着我国山楂产业的迅猛发展,山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逐渐崭露头角,山楂栽培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诸如农药残留、病虫害防治不当等,对山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规范山楂栽培流程,提升山楂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国出台了《DB14/T 3375-2025 山楂栽培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范的内容、实施意义以及具体操作方法。
《DB14/T 3375-2025 山楂栽培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方面:
- 山楂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特点,挑选适宜的品种,以确保山楂的品质。
- 栽植技术:规范山楂的栽植密度、栽植时间及栽植方法,从而提高植株的成活率。
- 土壤管理:合理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维持土壤肥力,为山楂生长创造优越条件。
- 病虫害防治: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 采收与加工:严格规范山楂的采收时间和方法,确保果实新鲜、口感上乘;在加工过程中注重卫生,防止污染。
- 质量检测:建立健全山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实施意义
- 提升山楂品质:通过规范山楂栽培流程,从源头上确保山楂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
- 保障消费者健康:减少农药残留,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
- 增加产业效益:提高山楂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山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促进产业升级:规范山楂栽培技术,为山楂产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操作
- 品种选择: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气候条件,挑选抗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 栽植技术:合理确定栽植密度,确保通风透光;选择适宜的栽植时间,提高成活率。
- 土壤管理:施足底肥,合理追肥,保持土壤肥力;适时适量灌溉,防止土壤板结。
- 病虫害防治: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手段,降低病虫害发生率。
- 采收与加工:选择成熟度适宜的果实进行采收,确保果实新鲜、口感好;加工过程中注重卫生,防止污染。
- 质量检测:建立山楂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定期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
《DB14/T 3375-2025 山楂栽培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山楂产业品质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农户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规范要求,共同推动山楂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