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3417-2025,太行菊长裂育苗技术规程,推动产业标准化升级

团体标准 601
《DB14/T 3417-2025 长裂太行菊育苗技术规程》旨在提升太行菊种植产业的标准化与高效化,通过规范育苗技术,提高太行菊产量和质量,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药材种植业逐渐成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太行菊,因其独特的药用和观赏价值,其种植面积正逐年增加,为规范太行菊的种植技术,提升其产量与品质,确保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供应,我国制定了《DB14/T 3417-2025 长裂太行菊育苗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深入探讨太行菊育苗技术的标准化与高效化路径。

DB14/T 3417-2025,太行菊长裂育苗技术规程,推动产业标准化升级,DB14/T 3417-2025,太行菊长裂育苗技术规程,推动产业标准化升级,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3417-2025 长裂太行菊育苗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太行菊育苗技术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太行菊育苗的各个关键环节,涵盖了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旨在提升太行菊育苗的成功率和植株品质。

处理环节:

  1. 选种:精心挑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
  2. 消毒:采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有效杀灭种子表面的病原菌。
  3. 催芽:将消毒后的种子置于25℃的恒温条件下,保持适当湿润,待种子露白即可进行播种。

播种环节:

  1. 土壤准备:选用排水良好、肥力适中的沙壤土,深翻土地,并施足底肥。
  2. 播种时间:春季播种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秋季播种时间为8月中旬至9月中旬。
  3.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撒播,播种深度为2-3厘米,行距保持在30-40厘米。

苗期管理:

  1.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和积水。
  2. 施肥:播种后15天开始追肥,每隔15天施用一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的肥料。
  3. 除草: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间苗:播种后30天进行间苗,保留健壮的幼苗,每穴留苗1-2株。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一旦发现病害,立即喷洒百菌清、多菌灵等农药。
  2. 虫害防治: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如释放天敌、设置诱虫板、喷洒农药等。

《DB14/T 3417-2025 长裂太行菊育苗技术规程》的制定,为太行菊的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操作指南,通过严格执行该规程,不仅可以提高太行菊育苗的成功率和植株质量,还能促进太行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保障中药材市场的稳定供应,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中药材的需求。

太行菊育苗技术的标准化与高效化,对我国中药材种植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这一规程,不断提升太行菊的种植技术水平,为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