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872-2025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1
《DB14/T 872-2025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为我国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的技术规程,该规程详细阐述了冬小麦复播大豆的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旨在提高冬小麦复播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农作物种植结构持续优化,冬小麦复播大豆的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DB14/T 872-2025《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作为我国农业行业标准之一,其核心目标在于规范冬小麦复播大豆的栽培技术,旨在提升产量与品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本文将深入解析该规程,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14/T 872-2025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解析

适用范围

本规程主要针对我国北方冬小麦种植区,包括黄淮海、东北、西北等地区,旨在为冬小麦复播大豆的栽培生产提供指导。

栽培制度

(1)轮作制度:实施冬小麦与大豆的轮作制度,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病虫害的防治。

(2)播种期:冬小麦收获后,大豆的播种时间宜在5月1日至5月20日之间。

土壤准备

(1)深耕:播种前进行深耕作业,深度宜控制在20-25厘米,以利于根系生长。

(2)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用适量的氮、磷、钾肥料,具体施肥量为:氮肥150-200公斤/公顷,磷肥75-100公斤/公顷,钾肥50-75公斤/公顷。

播种技术

(1)播种量:大豆的播种量宜为150-180公斤/公顷。

(2)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40-50厘米,株距10-15厘米。

(3)播种深度: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

管理技术

(1)灌溉:大豆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需根据土壤水分状况和气候条件适时灌溉。

(2)除草:播种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防止杂草与大豆争夺养分、光照和水分。

(3)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收获技术

(1)收获期:大豆成熟后,应适时收获。

(2)收获方式:采用机械收获,以提高收获效率。


DB14/T 872-2025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应用

提高产量

遵循DB14/T 872-2025规程,优化冬小麦复播大豆的栽培技术,能有效提升大豆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改善品质

规程中提到的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有助于提升大豆的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保障粮食安全

冬小麦复播大豆的栽培技术对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DB14/T 872-2025 冬小麦复播大豆栽培技术规程为我国北方冬小麦区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栽培技术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实际生产中,广大农业生产者应深入了解和掌握该规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栽培技术,提升冬小麦复播大豆的栽培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