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DB14/T 1391旱地保苗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391-2025旱地保苗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是一份针对旱地作物保苗技术的规程,该规程详细解读了旱地保苗的关键技术,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技术、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旱地作物产量和品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油料作物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量与品质对农业生产具有深远影响,为了提升旱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确保作物苗期的成活率,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1391-2025《旱地保苗技术规程》,本文旨在对这一规程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2025版DB14/T 1391旱地保苗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025版DB14/T 1391旱地保苗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技术规程,现代化,第1张

DB14/T 1391-2025《旱地保苗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旱地保苗工作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程详细规定了旱地作物的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升作物苗期的成活率,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种植技术

  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特性和市场需求,挑选耐旱、抗病、高产的品种。
  2. 土地整理:采用深翻、深松、碎土、平整的方法,确保土壤结构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
  3. 播种技术:播种时间一般在春末夏初,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播种深度以2-3厘米为宜,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

田间管理

  1.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用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
  2. 水分管理:旱地作物对水分需求较高,在干旱条件下,应采取节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3. 中耕除草: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减少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

病虫害防治

  1. 病害防治:根据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2. 虫害防治:根据虫害发生规律,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规程应用

  1. 提升种植技术水平:通过规程的实施,提高种植户对旱地种植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提升产量与品质。
  2. 保障生产稳定: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作物苗期的成活率,降低因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导致的产量损失,保障生产的稳定性。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旱地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DB14/T 1391-2025《旱地保苗技术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旱地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广大种植户应认真学习并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以下是关于旱地保苗技术规程的一些具体应用案例

  1. 某地区种植户在实施旱地保苗技术规程后,产量提高了20%,病虫害发生率降低了30%,有效保障了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某农业合作社在推广应用旱地保苗技术规程的过程中,通过组织种植户参加培训、实地指导等方式,提高了种植户的种植技术水平,使得合作社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3. 某农业企业引进了旱地保苗技术规程,将其应用于生产基地,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防治措施,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提高了产量和品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旱地保苗技术规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和应用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