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617-2025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1
本规程针对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进行详细解读,旨在提高土壤质量和作物产量,通过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土壤消毒等方法,降低连作障碍,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内容实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设施连茬种植,其市场需求正逐年攀升,连作种植带来的土壤病害、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作物产量与品质的提升,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国正式发布了DB14/T 1617-2025《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14/T 1617-2025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DB14/T 1617-2025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规程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2,技术规程,第1张

DB14/T 1617-2025《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的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处理措施,优化土壤环境,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降低土壤病害的发生率。

规程核心内容

土壤处理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土壤处理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土壤病害。
  2. 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和作物品种,制定相应的土壤处理方案。
  3. 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在土壤处理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处理方法

  1. 物理处理:包括深翻、旋耕、起垄等,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2. 化学处理:包括施用石灰、硫酸铵、氯化钾等,调节土壤pH值,提升土壤肥力。
  3. 生物处理:包括施用生物有机肥、生物菌剂等,优化土壤微生物环境,提高土壤肥力。
  4. 土壤消毒:包括使用化学消毒剂、生物消毒剂等,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病害发生。

土壤处理时间

  1.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处理:以减少土壤病害的发生。
  2. 生长过程中适时处理:根据土壤状况和病害发生情况,适时进行土壤处理。

规程应用

提高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处理,可以优化土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减少土壤病害发生

土壤处理可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病害发生率,减少病害损失。

促进生长

土壤处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保护生态环境

科学合理的土壤处理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DB14/T 1617-2025《设施连茬种植土壤处理技术规程》为我国设施连茬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产量与品质,降低病害发生率,保护生态环境,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土壤处理方案,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注:本文共计1922字)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