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1642-2025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案例

团体标准 601
《DB14/T 1642-2025 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为我国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操作规范,规程详细解读了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及生态调控技术,并介绍了实际应用案例,旨在促进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设施农业的迅猛发展,番茄作为我国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其产量与品质备受瞩目,在设施番茄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侵扰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为了有效控制病虫害,确保番茄的安全生产,我国制定了《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4/T 1642-2025),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DB14/T 1642-2025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案例,DB14/T 1642-2025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解析与实践案例,2,技术规程,第1张

《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概述

《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4/T 1642-2025)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技术规程,该规程旨在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实现番茄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规程主要涵盖以下五个方面:

  1.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通过观察番茄植株症状、虫害发生情况等,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生态调控:通过调整栽培方式、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4. 物理防治:利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虫灯、防虫网等,降低病虫害发生。
  5.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

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

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1. 监测方法:定期观察番茄植株症状,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采用目测、显微镜等方法,识别病虫害种类。
  2. 预报方法:根据历史病虫害发生数据,结合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

生态调控

  1. 调整栽培方式:采用合理密植、轮作、间作等措施,降低病虫害发生。
  2. 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设施内通风、排湿,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生物防治

  1. 天敌利用:引入捕食性天敌,如瓢虫、捕食螨等,控制害虫数量。
  2. 微生物防治:利用拮抗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抑制病原菌生长。

物理防治

  1. 黄板诱杀:在番茄植株上方设置黄板,吸引害虫上板,降低害虫数量。
  2. 诱虫灯诱杀:利用害虫趋光性,设置诱虫灯,诱虫。
  3. 防虫网隔离:在番茄植株上方设置防虫网,防止害虫侵入。

化学防治

  1. 合理选用农药: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农药性质,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次数。
  3. 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类农药,降低病虫害抗药性。

《设施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14/T 1642-2025)为我国设施番茄病虫害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环境条件,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技术,实现番茄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通过推广该规程,有助于提高番茄产量和品质,保障我国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