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964-2025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深度解析及田间应用

团体标准 601
《DB61/T 1964-2025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实践,旨在指导大蒜种植者有效防治锈病,规范详细介绍了锈病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及具体操作步骤,通过科学防控,降低病害损失,保障大蒜产量与品质。

随着我国大蒜产业的持续繁荣,大蒜锈病作为一种普遍的病害,对大蒜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有效遏制大蒜锈病的爆发与扩散,我国出台了《DB61/T 1964-2025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防治实践中的应用。

《DB61/T 1964-2025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概述

《DB61/T 1964-2025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是我国专门针对大蒜锈病防治制定的技术标准,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显著降低大蒜锈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确保大蒜产业的稳定发展。

本规范涵盖了以下关键内容:

  1. 大蒜锈病基础知识:详述了病原菌特性、发病规律及危害症状等。
  2. 防治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
  3. 防治方法:涵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
  4. 防治技术操作规程:详细阐述了各项防治措施的具体实施步骤。
  5. 监测与评价:对防治效果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确保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解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为主是防治大蒜锈病的基本策略,通过优化栽培条件、强化田间管理,降低病害风险,并结合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重手段,构建综合防治体系。

农业防治

  1. 选育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的大蒜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害发生。
  2. 合理轮作:实施轮作制度,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3. 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提升土壤肥力;适时灌溉,控制田间湿度;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拮抗菌等生物资源,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如使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化学防治

  1.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三唑类、苯醚甲环唑等。
  2. 合理用药:根据防治对象、发病程度、农药特性等因素,科学选择用药时间和用量。
  3. 交替用药:为防止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

规范在实际防治中的应用

  1. 加强宣传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提升农民对大蒜锈病防治的认识。
  2. 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定期监测大蒜锈病发生情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 推广应用新技术:将规范中的防治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市场监管:对农药市场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农药质量,防止滥用农药。

《DB61/T 1964-2025 大蒜锈病防治技术规范》为大蒜锈病防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应充分利用规范中的技术措施,提高防治效果,确保大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