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DB15/T 1124-2017,筑牢乳业安全生产防线
《DB15/T 1124-2017 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是保障乳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旨在通过规范乳业设施防雷技术,降低雷击风险,确保生产安全,该规范详细阐述了防雷设计、施工、检测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为乳业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防雷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乳业的迅猛发展,乳业设施在农业生产与食品加工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乳业设施运行过程中,雷电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这些灾害往往给生产安全带来潜在隐患,为了确保乳业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正式出台了《DB15/T 1124-2017 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乳业设施防雷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规范背景
近年来,我国乳业事故频发,其中不少事故与雷电灾害密切相关,为了提升乳业设施的防雷水平,降低雷电灾害风险,我国制定了《DB15/T 1124-2017 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该规范旨在指导乳业设施在建设、改造以及运行过程中的防雷工作,确保乳业设施在雷电灾害面前安全可靠。
规范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DB15/T 1124-2017 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乳业设施,涵盖乳牛养殖场、乳品加工厂、乳品储存库等。
防雷等级划分
根据规范,乳业设施防雷等级分为三级,即一级、二级和三级,各级防雷等级的防雷措施如下:
(1)一级防雷:针对重要乳业设施,如乳品加工厂、乳品储存库等,应采取全面的防雷措施,包括防雷接地、防雷屏蔽、防雷等电位连接等。
(2)二级防雷:针对一般乳业设施,如乳牛养殖场等,应采取基本的防雷措施,包括防雷接地、防雷等电位连接等。
(3)三级防雷:针对次要乳业设施,如辅助设施等,可采取简单的防雷措施,如防雷接地等。
防雷措施
(1)防雷接地:规范要求乳业设施应设置的防雷接地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接地系统应与建筑物基础、设备基础、管道等接地体相连。
(2)防雷屏蔽:规范要求乳业设施应采取防雷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材料、屏蔽层等,降低雷电电磁脉冲对设备的损害。
(3)防雷等电位连接:规范要求乳业设施内所有金属设备、管道、电缆等应进行等电位连接,以降低雷电电磁脉冲对设备的损害。
(4)防雷保护:规范要求乳业设施应配备防雷保护设备,如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以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规范实施与监督
实施要求
乳业设施防雷工作应按照《DB15/T 1124-2017 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防雷措施符合规范要求。
监督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加强对乳业设施防雷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设施,责令整改。
《DB15/T 1124-2017 乳业设施防雷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我国乳业设施防雷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各乳业企业应高度重视防雷工作,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乳业设施防雷建设,确保乳业安全生产,政府部门也应加强对乳业设施防雷工作的监督,提高乳业防雷水平,为我国乳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