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6/T 693-2025,绿色创新先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新规程

团体标准 601
《DB46/T 693-2025》发布,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程设立新标准,推动绿色发展进程,提升环保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愈发突出,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我国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在此背景下,全新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程DB46/T 693-2025正式颁布,为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南。

DB46/T 693-2025,绿色创新先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新规程,DB46/T 693-2025,绿色创新先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新规程,2,技术规程,环境监测,第1张

DB46/T 693-2025的背景与意义

该规程由省生态环境厅主导,联合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多家机构共同编制,其制定的宗旨在于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流程,提升鉴定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修复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损害事件频发,传统的鉴定评估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标准不统一、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使得鉴定评估结果难以满足司法实践和公众的期待,为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程。

意义分析

DB46/T 693-2025的发布具有以下深远意义:

  1. 提升科学性:规程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原则、方法和标准,为鉴定评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 规范行为:规程对鉴定评估机构的资质、鉴定评估人员的资格、鉴定评估程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了鉴定评估工作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3. 促进修复:规程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

DB46/T 693-2025的主要内容

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原则和依据: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应遵循的原则,如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并规定了鉴定评估的依据。
  • 方法和步骤:详细介绍了鉴定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调查、样品采集、数据分析、评估报告编制等环节。
  • 标准和指标:规定了鉴定评估的标准和指标,涵盖污染因子、污染程度、损害范围、损害程度等。
  • 机构及人员资质:对鉴定评估机构的资质和鉴定评估人员的资格进行了规定,确保鉴定评估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DB46/T 693-2025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将认真执行该规程,不断提升鉴定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我们也将密切关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技术规程,为绿色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