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832-2008,引领水品质提升的标准化规程
《DB51/T 832-2008 水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提升水品质,规定了水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确保水产品安全、卫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我国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水,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饮品,在我国拥有悠久的传承和丰富的品种资源,为了规范水产品的生产,提升水品质,我国制定了《DB51/T 832-2008 水生产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的详细内容,旨在为水生产者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DB51/T 832-2008 水生产技术规程》概述
《DB51/T 832-2008 水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水生产的技术规范,自2008年发布并实施以来,它涵盖了水的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与保鲜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升水的产量与品质。
水生产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品种选择
水产品种类繁多,不同品种在果实品质、口感、抗病性等方面各有千秋,根据《DB51/T 832-2008 水生产技术规程》,生产者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例如寿桃、红桃、金童桃等。
栽培管理
(1)土壤管理:水产品喜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环境,生产者应选用肥沃、透气性佳的沙壤土或壤土,并在栽培前进行深翻土壤,施足底肥,确保土壤肥力充足。
(2)栽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栽植密度,通常行距为3-4米,株距为2-3米。
(3)水肥管理:水产品需水量较大,生产者需根据土壤湿度、天气状况和果实生长阶段适时浇水,施肥应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
(4)修剪:水产品的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冬季修剪以疏剪、疏枝为主,保持树形合理;夏季修剪以疏剪、疏枝、摘心为主,促进果实生长。
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监测:生产者应定期对水园进行病虫害监测,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物理防治: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采用灯光、诱捕器等方法进行物理防治。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生物防治。
(4)化学防治:在病虫害严重时,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
采收与保鲜
(1)采收:水产品的采收时间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来确定,通常在果实硬熟期进行采收,以保证果实品质。
(2)保鲜:水产品采收后,应立即进行预冷、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以延长果实的保鲜期。
《DB51/T 832-2008 水生产技术规程》为我国水产品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遵循该规程,有助于提升水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推动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需求,灵活运用规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提升水产品的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