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DB41/T 004-1997银耳标准,品质保障助力产业腾飞
《DB41/T 004-1997 银耳标准解读》为银耳品质保障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该标准详细规定了银耳的分级、质量要求、检验方法等内容,有助于提高银耳产品质量,促进银耳产业的健康发展。
银耳,亦称白木耳或雪耳,作为一种珍贵的食用菌,享有“菌中之王”的美誉,我国作为银耳的摇篮,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为了规范银耳的生产与流通,提升银耳的品质,我国于1997年正式颁布了《银耳》标准DB41/T 004-1997,本文旨在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广大银耳产业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助力银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DB41/T 004-1997《银耳》标准概述
该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适用于广西行政区域内银耳的生产、加工、检验及销售,它详细规定了银耳的术语与定义、分类、品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银耳的术语和定义
- 银耳:指菌盖呈白色、半透明状,耳形,质地柔韧,口感滑润的食用菌。
- 鲜银耳:指直接从树上采摘,未经任何加工的银耳。
- 干银耳:指鲜银耳经过脱水干燥处理后的产品。
- 银耳片:指将干银耳剪切成特定形状和规格的片状银耳。
- 银耳粉:指将干银耳磨成粉末状的银耳产品。
银耳的分类
- 按采摘季节分类:春耳、夏耳、秋耳。
- 按菌盖形状分类:圆形、椭圆形、长圆形。
- 按色泽分类:白色、乳白色、淡色。
- 按等级分类:一级、二级、三级。
银耳的要求
- 外观:银耳表面应无霉变、虫蛀、杂质等,色泽自然,无异味。
- 感官:鲜银耳肉质鲜嫩,干银耳质地柔软,无异味。
- 水分:鲜银耳水分含量应在85%以上,干银耳水分含量应在15%以下。
- 灰分:鲜银耳灰分含量应≤0.5%,干银耳灰分含量应≤1.5%。
- 重金属:银耳中的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标准。
银耳的检验方法
- 外观检验:观察银耳表面是否有霉变、虫蛀、杂质等。
- 感官检验:通过品尝银耳的口感和味道进行检验。
-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测定银耳的水分含量。
- 灰分测定:采用高温灼烧法测定银耳的灰分含量。
- 重金属测定:采用吸收光谱法测定银耳中的铅、砷、汞等重金属含量。
银耳的检验规则
- 检验批:以同一批次的银耳为检验批。
- 抽样:按照GB/T 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进行抽样。
- 检验结果判定:按照GB/T 2828.1-2012的规定进行判定。
银耳的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标志:银耳包装上应标注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净含量、生产厂家等信息。
- 包装:银耳包装应使用食品级材料,确保产品安全。
- 运输:银耳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日晒、雨淋、高温等不利环境。
- 储存:银耳应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防止潮湿和霉变。
DB41/T 004-1997《银耳》标准的实施,对于提升银耳品质、保障消费者权益、推动银耳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我们期待广大银耳生产、加工、销售企业能够严格遵守该标准,携手共进,共同促进银耳产业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