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
DB37/T 4523-2022规程针对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提出技术规范,实践应用中,有效提高灌溉效率,优化水资源利用,促进农作物生长,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平原河网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小麦和玉米是其主要种植作物,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区域常常遭遇咸淡水混合灌溉的难题,这对作物生长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我国制定了《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技术规程》(DB37/T 4523-2022),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技术规程》(DB37/T 4523-2022)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起草,经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该规程旨在规范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技术,提升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作物产量和品质。
规程主要内容
灌溉水源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应优先选用淡水水源,在淡水水源不足的情况下,可适量使用咸淡水混合水源,但需严格控制咸水比例,确保作物正常生长。
灌溉制度
规程对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的灌溉制度进行了规定,包括灌溉定额、灌溉周期、灌溉方式等:
- 灌溉定额: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水源水质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灌溉定额。
- 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土壤水分状况,合理安排灌溉周期。
- 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咸淡水混合比例
规程对咸淡水混合比例进行了规定,要求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咸水比例,具体比例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水源水质进行调整。
灌溉水质处理
规程强调,灌溉前应对咸淡水进行水质处理,确保灌溉水质符合作物生长要求,可采用沉淀、过滤、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处理。
灌溉监测与评价
规程要求建立灌溉监测与评价体系,对灌溉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为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规程实践与应用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规范灌溉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咸淡水混合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平原河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技术规程》(DB37/T 4523-2022)的发布,为平原河网区小麦-玉米咸淡水组合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我们应积极推广和应用该规程,提高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