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527.4-2022规程解析,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详述

团体标准 602
《DB37/T 4527.4-2022 解读》详细解析了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提高该区域农业生产效率,优化作物种植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规程涵盖播种、管理、收获等关键环节,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等方面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DB37/T 4527.4-2022《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针对鲁中半干旱区,为该地区的小麦-玉米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鲁中半干旱区的小麦-玉米生产提供有益借鉴。

规程背景

鲁中半干旱区位于我国山东省中部,气候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风沙频繁,该区域小麦-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由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生产效率不高,产量波动较大,为提升该区域小麦-玉米生产水平,DB37/T 4527.4-2022《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应运而生。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种植,涵盖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全过程。

技术要求

播种

播种前,需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确保土壤墒情适宜,播种时,选用适宜品种,按照规定行距、株距进行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播种量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进行调整。

田间管理

小麦生长期,需适时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玉米生长期,同样需进行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管理,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种类进行,灌溉要保证水分充足,病虫害防治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收获

小麦成熟后,要及时收获,防止穗发芽;玉米收获前,要确保穗部完全成熟,确保产量,收获时,采用机械化收获,提高收获效率。

机械化作业要求

播种机械化

采用播种机进行播种,确保播种均匀、深度一致,播种机作业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8公里。

施肥机械化

采用施肥机进行施肥,施肥深度控制在15-20厘米,施肥机作业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8公里。

灌溉机械化

采用喷灌或滴灌方式进行灌溉,灌溉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和土壤墒情进行调整,灌溉机作业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8公里。

病虫害防治机械化

采用喷雾机进行病虫害防治,喷雾机作业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8公里。

收获机械化

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确保收获质量,联合收割机作业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8公里。

实施效果

DB37/T 4527.4-2022《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实施以来,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产量提高:实施规程后,小麦-玉米产量较规程实施前提高了10%以上。
  2. 效率提升: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3. 病虫害防治效果良好: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降低了农药残留,保护了生态环境。
  4. 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机械化作业,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DB37/T 4527.4-2022《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鲁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提高该区域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推广该规程,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