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新规程发布,引领食用菌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DB43/T 2334-2022 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技术规程》发布,旨在通过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动珊瑚状猴头菌产业升级,促进食用菌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珊瑚状猴头菌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的食用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规范珊瑚状猴头菌的栽培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技术规程》(DB43/T 2334-2022),本文将围绕这一规程,对珊瑚状猴头菌的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珊瑚状猴头菌概述
珊瑚状猴头菌,又称猴头菇,学名Hericium erinaceus,隶属于担子菌门、猴头菌科,这种食用菌不仅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还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用价值。
DB43/T 2334-2022《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技术规程》
选种与种苗准备
- 选种:挑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珊瑚状猴头菌菌种。
- 种苗准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生长旺盛后,进行分袋、灭菌、接种等操作。
栽培场地选择与准备
- 场地选择:选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场地,避免直射光照。
- 场地准备:对场地进行消毒,铺设垫料,准备栽培架。
栽培方法
- 菌袋栽培:将菌种接种到菌袋中,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生长旺盛后,将菌袋转入栽培架。
- 床架栽培:将菌种接种到床架上的培养基中,进行菌丝培养,待菌丝生长旺盛后,进行覆土、保湿、通风等管理。
栽培管理
- 温度管理:保持温度在20-25℃,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 湿度管理:保持湿度在60%-80%,避免湿度过高或过低。
- 通风管理:保持空气流通,避免闷热、潮湿。
-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蔓延。
采收与加工
- 采收:当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充分成熟时进行采收。
- 加工:将采收的珊瑚状猴头菌进行清洗、切片、烘干等加工处理。
《珊瑚状猴头菌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为珊瑚状猴头菌的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遵循该规程,可以确保珊瑚状猴头菌的质量,提高产量,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珊瑚状猴头菌产业的发展也将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