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993-2022,鱼菜共生技术规范助力现代农业创新升级
《DB11/T 1993-2022》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规范,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引领绿色农业新篇章,该规范从技术层面推动鱼菜共生模式,实现生态循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人口持续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了力量,我国《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规范》(DB11/T 1993-2022)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鱼菜共生技术迈向标准化、规范化新阶段,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概述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是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有机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鱼类在水中排泄的废物成为蔬菜生长的天然肥料,而蔬菜的根系则为鱼类提供氧气和遮阴,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 资源循环利用:利用鱼类的排泄物作为蔬菜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 提高产量:充分利用空间和水资源,实现单位面积产量的显著提升。
- 改善品质:清洁的水质有利于蔬菜生长,从而提高产品品质。
- 节省成本: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降低生产成本。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规范》的主要内容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规范》(DB11/T 1993-2022)是我国首部关于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的规范性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
-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鱼菜共生生态种养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
- 技术要求:对水质、温度、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提出具体要求。
- 设施设备:规定所需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安装要求。
- 种养模式:介绍种植模式、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
- 运行管理:对日常运行管理、水质监测、病害防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 安全与环保:强调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注意事项。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规范的意义
-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提高农民收入:通过提升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保障食品安全:清洁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安全、健康的农产品。
- 促进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农药等投入,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鱼菜共生生态种养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鱼菜共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该规范,加大鱼菜共生技术的推广力度,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关注鱼菜共生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鱼菜共生技术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