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调查新规范DB4117/T 169.17解读

团体标准 602
《DB4117/T 169.17-2022》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解读,标志着我国在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控领域迈入新阶段,规范明确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为科学防控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愈发受到高度重视,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胃肠炎(简称PTG)等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最新发布了《DB4117/T 169.17-2022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猪传染性胃肠炎》,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广大畜牧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022年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调查新规范DB4117/T 169.17解读,2022年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病学调查新规范DB4117/T 169.17解读,2022,技术规范,2,第1张

规范背景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简称TGEV)引发的一种高度传染性、急性肠道疾病,该病主要侵袭仔猪,尤其是出生后2-3周的仔猪,死亡率极高,为了有效遏制此病,我国于2022年发布了《DB4117/T 169.17-2022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猪传染性胃肠炎》。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风险评估、防控措施制定和效果评价等工作。

调查方法

  1. 实地考察:对猪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猪场的基本情况、饲养管理、疫病发生和防控措施等。
  2. 实验室检测:采集病猪、健康猪和饲料等样品,进行分离、抗体检测、病原核酸检测等。
  3. 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猪场疫情资料,分析疫病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防控效果等。

风险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对猪场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疫病发生风险、传播风险和防控效果等。

防控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舍卫生消毒,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2. 疫苗接种:根据猪场疫病发生情况和免疫效果,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案。
  3. 隔离治疗: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疫病扩散。
  4. 监测与报告: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疫病。

效果评价

对防控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包括疫病发生频率、死亡率、免疫效果等指标。

规范实施意义

《DB4117/T 169.17-2022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实施,对我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1. 提高疫病防控水平:规范明确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防控措施和效果评价等技术要求,有助于提高疫病防控水平。
  2. 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胃肠炎,降低仔猪死亡率,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3. 促进贸易: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我国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为畜牧业贸易创造有利条件。

《DB4117/T 169.17-2022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17部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布,为我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广大畜牧从业者应认真学习和贯彻该规范,共同为我国畜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技术规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