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DB12/T 1134-2022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12/T 1134-2022 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指南》为蒲公英种植提供了一套标准化技术流程,详细解读了种植规程,包括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蒲公英种植效率与质量,促进产业发展。

随着社会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蒲公英,这种富含营养和药效的植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规范蒲公英的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我国正式出台了《DB12/T 1134-2022 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

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DB12/T 1134-2022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DB12/T 1134-2022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导,2022,技术规程,2,第1张

《DB12/T 1134-2022 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是我国首部针对蒲公英种植的专业技术规程,旨在规范蒲公英的种植流程,提升其品质与产量,该规程由辽宁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并于2022年正式对外发布。

规程主要内容

种植区域选择

规程明确指出,蒲公英的种植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光照充足的地区,应避免在重茬地、盐碱地、病虫害高发区进行种植。

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使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的蒲公英品种,在种植前,应对种子进行严格筛选,剔除病粒、劣质粒,确保种子的优良品质。

种植时间

蒲公英适宜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最佳播种期为春季和秋季,春季播种应在土壤解冻后进行,秋季播种则应在霜冻前完成。

播种方法

蒲公英可采用条播、撒播和穴播等多种方式,条播时,行距宜为30-40厘米,株距为15-20厘米;撒播和穴播的播种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进行调整。

土壤管理

蒲公英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佳,种植前,应深翻土壤,施足底肥;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适时进行中耕除草。

水分管理

蒲公英喜湿润环境,生长期间需保持土壤湿润,干旱季节应适时浇水,避免水分过多导致根部腐烂。

肥料管理

蒲公英对肥料需求较高,生长期间应施足底肥和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施肥量需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病虫害防治

蒲公英病虫害较少,但仍需注意防治蚜虫、病害等,可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采收与加工

蒲公英采收期一般在植株高度达到30-40厘米时,采收后,应及时晾晒、干燥,并进行筛选、分级、包装等加工处理。

规程应用

《DB12/T 1134-2022 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蒲公英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蒲公英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下为规程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要点:

  1. 规范种植过程,提高种植效益。
  2. 选择优质种子,确保质量。
  3. 优化种植技术,提升蒲公英品质。
  4. 加强病虫害防治,降低生产风险。
  5. 严格把控采收与加工环节,确保产品质量。

《DB12/T 1134-2022 蒲公英种植技术规程》为蒲公英种植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有助于推动蒲公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根据规程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蒲公英产量和品质。

标签: 2022技术规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