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556.1-2022标准解读,食用型甘薯两季栽培技术新规程引领农业发展
《DB42/T 556.1-2022》解读了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栽培技术规程,标志着甘薯种植新篇章,规程详细阐述了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助力甘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甘薯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其栽培技术也在不断优化与创新,DB42/T 556.1-2022《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正式颁布,为食用型甘薯的一年两季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广大甘薯种植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2/T 556.1-2022《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由省农业科学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和农业企业共同编制,该规程旨在规范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栽培技术,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推动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程主要内容
栽培区域选择
根据规程,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栽培适宜于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选择适宜的栽培区域,有利于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
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选用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食用型甘薯品种,在一年两季栽培中,应选择适合早、晚两季种植的品种,以确保全年产量稳定。
育苗技术
- 苗床准备: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 播种时间:早季栽培播种时间为3月至4月,晚季栽培播种时间为7月至8月。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为2-3厘米,行距30-40厘米,株距20-25厘米。
- 苗床管理:播种后及时覆盖稻草或薄膜,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杂草生长。
栽培技术
- 栽植时间:早季栽培栽植时间为4月至5月,晚季栽培栽植时间为8月至9月。
- 栽植方法:采用斜栽或水平栽植,栽植深度为15-20厘米。
- 栽植密度:早季栽培密度为每亩2000-2500株,晚季栽培密度为每亩1500-2000株。
- 施肥管理:甘薯生长过程中,需根据土壤肥力、甘薯生长状况和施肥效果,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一般每亩施用纯氮20-30公斤,纯磷10-15公斤,纯钾15-20公斤。
- 水分管理:甘薯生长期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和渍水,在生长旺盛期,需适时灌溉。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甘薯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疫病、根腐病等,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等。
- 虫害防治:甘薯虫害主要有地老虎、甘薯茎线虫等,防治方法包括合理轮作、施用生物农药、加强田间管理等。
收获与贮藏
- 收获时间:早季栽培收获时间为7月至8月,晚季栽培收获时间为11月至12月。
- 收获方法:采用人工挖掘或机械收获。
- 贮藏方法:收获后的甘薯需及时晾晒、通风、防潮、防病,以延长贮藏期。
DB42/T 556.1-2022《甘薯栽培技术规程 第1部分: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的发布,为我国食用型甘薯一年两季栽培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广大甘薯种植者应积极学习和应用该规程,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为我国甘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