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430-2022茶叶贮藏品质控制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

团体标准 602
《DB42/T 430-2022 茶叶贮藏品质控制技术规程》深入解析了茶叶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控制要点,规程涵盖了茶叶的仓储环境、包装、温湿度控制等关键环节,强调通过科学管理,确保茶叶品质,规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茶叶产品品质,延长保质期,保障消费者利益。

随着茶叶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不断提升,茶叶的储存与品质维护已经成为茶产业的关键环节,为了规范茶叶的储存管理,确保茶叶品质,我国正式发布了DB42/T 430-2022《茶叶储存品质控制技术规范》,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范的核心理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旨在为茶叶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2/T 430-2022茶叶贮藏品质控制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DB42/T 430-2022茶叶贮藏品质控制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2022,创新,2,第1张

DB42/T 430-2022《茶叶储存品质控制技术规范》是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适用于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储存等各个环节,该规范旨在规范茶叶储存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提升茶叶品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规范要点

茶叶分类

茶叶根据品种、产地、加工工艺等特性,可以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等六大类,不同类别的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各有差异。

储存环境要求

(1)温度:茶叶储存环境的温度应维持在0℃至25℃之间,避免过高或过低温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2)湿度:茶叶储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至75%之间,湿度过高或过低均可能损害茶叶品质。

(3)通风:储存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以防止潮湿、霉变等问题。

(4)避光:茶叶应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以防色素和香气物质的损失。

储存容器

茶叶的储存容器应选用食品级材料,确保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止茶叶受潮、受污染,常用的储存容器包括陶瓷罐、紫砂罐、铁罐、食品级塑料袋等。

储存方法

(1)干仓储存:将茶叶置于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受污染。

(2)低温储存: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茶叶,可以延长茶叶的保质期,提升茶叶品质。

(3)真空储存:利用真空包装技术,将茶叶与氧气隔离,减缓茶叶的氧化速度,延长保质期。

储存期限

茶叶的储存期限需根据茶叶的种类、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综合考虑,绿茶的储存期限为1至2年,而红茶、乌龙茶、黄茶、白茶、黑茶的储存期限为3至5年。

规范应用

企业生产

茶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DB42/T 430-2022规范的要求进行茶叶的储存,确保茶叶品质,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对茶叶储存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销售环节

茶叶销售商在销售过程中,应向消费者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茶叶产品,并在产品包装上注明储存方法、储存期限等信息,以便消费者正确储存茶叶。

消费者

消费者在购买茶叶时,应关注茶叶的储存条件、储存期限等信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储存,以保证茶叶品质。

DB42/T 430-2022《茶叶储存品质控制技术规范》的发布,为茶叶行业提供了规范化的操作指南,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储存等环节应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以确保茶叶品质,满足消费者需求,茶叶行业应持续加强技术创新,提升茶叶储存水平,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创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