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78-2022 鳜鱼低温暂养操作规范深度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44/T 2378-2022 鳜鱼低温暂养操作规范解读与应用》为鳜鱼低温暂养提供操作指南,详细解读规范要点,指导实际应用,提高鳜鱼养殖效益。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盛,鳜鱼作为我国淡水养殖的明星鱼类之一,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为了提升鳜鱼的养殖产量与品质,确保消费者餐桌上既安全又美味的鳜鱼,我国正式颁布了DB44/T 2378-2022《鳜鱼低温暂养操作规范》,本文旨在对这一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养殖实践中的应用。

DB44/T 2378-2022《鳜鱼低温暂养操作规范》概述

DB44/T 2378-2022《鳜鱼低温暂养操作规范》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鳜鱼低温暂养的技术性规范,旨在规范鳜鱼低温暂养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提升养殖效率,降低疾病风险,确保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安全,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行鳜鱼低温暂养的养殖场、企业和个人。
  2. 术语和定义:对鳜鱼、低温暂养、暂养设施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
  3. 暂养设施:对暂养设施的建造、布局、材料选择、水质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4. 暂养操作:明确了鳜鱼入池、饲养管理、出池等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5. 病害防控:提出了鳜鱼低温暂养过程中的疾病防控措施。
  6. 质量安全:规定了暂养过程中食品安全的管理要求。

规范解读

暂养设施

规范要求暂养设施应具备以下特点:

  • 结构合理:良好的通风、换气、保温性能,确保水质稳定。
  • 材料选择:材料无毒无害,对水质无污染。
  • 水质处理:配备增氧设备、过滤设备等,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暂养操作

  • 入池:鳜鱼入池前应进行适应性锻炼,逐步降低水温,避免因水温突变引发鱼病。
  • 饲养管理:保持水质稳定,合理调控水温、溶解氧、pH值等指标,确保鳜鱼健康成长。
  • 出池:出池前对鳜鱼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出池鱼只质量。

病害防控

规范提出了以下疾病防控措施:

  • 定期消毒:对暂养设施、工具等进行定期消毒处理。
  • 隔离观察:发现病鱼应及时隔离,防止病害扩散。
  • 合理用药: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合理使用消毒剂、抗生素等。

质量安全

规范要求养殖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暂养过程中的食品安全。

规范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

  • 提高养殖效率:通过规范操作,提升鳜鱼养殖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
  • 降低病害风险:规范操作有助于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操作有助于确保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安全。

DB44/T 2378-2022《鳜鱼低温暂养操作规范》为我国鳜鱼养殖提供了有力指导,养殖企业和个人应认真学习、严格执行该规范,提高养殖水平,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食品安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