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388-2022 新解,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

团体标准 602
新标准DB44/T 2388-2022《水稻品种稻瘟病室内和田间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解读,旨在规范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鉴定方法,提高鉴定效率与准确性,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的提升始终是农业科技研究的核心目标,稻瘟病,作为水稻生产过程中的一大病害,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构成严重威胁,为有效防治稻瘟病,提升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我国于2022年正式发布了《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室内及田间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DB44/T 2388-2022),本文旨在对这一新标准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为水稻育种及病害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DB44/T 2388-2022 新解,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DB44/T 2388-2022 新解,水稻稻瘟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2022,2,现代化,第1张

标准背景

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侵袭水稻的叶片、叶鞘、穗颈和稻穗等部位,对水稻的产量与品质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稻瘟病的发生频率与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为有效控制稻瘟病,提升水稻品种的抗病性,我国制定了DB44/T 2388-2022这一技术规范。

DB44/T 2388-2022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室内及田间抗性鉴定与评价。
  2. 抗性鉴定方法:室内抗性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田间抗性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法和人工接种法。
  3. 抗性评价标准:根据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和抗病性表现,将水稻品种分为高抗、中抗、中感、高感四个等级。
  4. 鉴定程序:包括样品准备、接种、培养、观察记录等环节。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评价。

标准意义

DB44/T 2388-2022标准的实施具有以下意义:

  1. 规范稻瘟病抗性鉴定技术,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为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培育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
  3. 促进水稻生产者合理选用抗病品种,降低稻瘟病危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4. 推动我国水稻病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DB44/T 2388-2022《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室内及田间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规范》的发布,为我国水稻育种和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相关研究人员和水稻生产者应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一标准,以提高水稻品种的抗病性,降低稻瘟病危害,为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