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579-2022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规范解析与实施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61/T 1579-2022小麦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组作业规范解读与应用》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提供标准化作业流程,旨在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小麦产量,规范涵盖防治作业准备、实施、检查与评估等环节,助力农业从业者提升防治技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与农民的收入增长,为提升小麦病虫害及杂草防治的实效,规范专业化防治团队的作业,我国正式出台了DB61/T 1579-2022《小麦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组作业规范》,本文将深入解读该规范,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61/T 1579-2022规范概览

DB61/T 1579-2022《小麦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组作业规范》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团队作业的省级地方标准,该规范的目标是规范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团队的管理与作业流程,提升防治效果,确保小麦生产的稳定。

专业化防治团队的基本条件

规范明确专业化防治团队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1. 拥有合法的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低于50万元;
  2. 拥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必要的设备;
  3. 配备具备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
  4. 制定完备的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

防治作业流程

规范明确了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的作业流程,具体包括:

  1. 调查监测:对小麦田块进行病虫害调查,掌握病虫害发生态势;
  2. 制定防治方案: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
  3. 实施防治:依据防治方案执行病虫害防治作业;
  4. 效果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适时调整防治措施。

防治技术要求

规范对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的技术要求涵盖:

  1.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2. 合理使用农药,防止农药残留超标;
  3. 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4. 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

规范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提升防治效果

DB61/T 1579-2022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团队的作业水平,进而提高防治效果,确保小麦的产量与品质。

规范市场秩序

规范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团队的作业,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专业化防治团队的健康发展。

保障农民利益

规范小麦病虫害及杂草专业化防治团队的作业,有助于保障农民的利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DB61/T 1579-2022《小麦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组作业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小麦病虫害防治水平具有深远意义,各级政府部门、专业化防治团队及广大农民应充分认识到该规范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共同推动我国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