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DB43/T 2401-2022 解读及实践应用

团体标准 603
《DB43/T 2401-2022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解读与应用实践》一文详细解读了该规程的内容,包括根肿病的识别、防治措施及实施方法,文章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规程在十字花科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科学防治根肿病的指导。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十字花科蔬菜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产量与品质受到了广泛关注,根肿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十字花科蔬菜生长的病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遏制根肿病的发生与扩散,我国制定了《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DB43/T 2401-2022),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详细解读,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践方法。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DB43/T 2401-2022 解读及实践应用,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DB43/T 2401-2022 解读及实践应用,2022,2,现代化,第1张

DB43/T 2401-2022规程概述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是我国针对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的最新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显著降低根肿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确保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与品质,规程涵盖了病害诊断、防治策略、防治措施、监测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病害诊断

症状识别

根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植株矮化、叶片黄化、根部肿大等,在田间调查时,应仔细观察植株根部的变化,并结合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实验室鉴定

对于疑似根肿病植株,应采集病样送至实验室进行病原鉴定,实验室鉴定方法包括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特征观察等。

防治策略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根肿病发生情况,选用抗病或耐病品种,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轮作倒茬

实行轮作倒茬,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土壤处理

采用土壤消毒剂或生物制剂进行土壤处理,降低病原菌数量。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病原菌传播途径。

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喷施,控制病害蔓延。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或生物农药,抑制病原菌生长。

监测与评价

田间监测

定期对田间植株进行观察,了解病害发生动态。

病原菌检测

定期采集病样,进行病原菌检测,评估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评价

根据防治措施实施前后病害发生情况,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

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方法

培训推广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对根肿病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田间指导

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民实施防治措施。

资源整合

整合农业、科技、财政等资源,加大对根肿病防治的支持力度。

建立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根肿病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指导农民采取相应措施。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技术规程》(DB43/T 2401-2022)为我国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保障十字花科蔬菜的产量与品质。

标签: 20222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