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393-2022 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导

团体标准 602
《DB43/T 2393-2022 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解读与应用》旨在指导鳙鱼在湖泊中的生态放养,确保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本规范详细解读了鳙鱼放养技术,包括放养密度、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和湖泊生态保护。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迅猛发展,湖泊生态放养技术已经成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鳙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养殖技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对于提升养殖效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DB43/T 2393-2022《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的出台,为鳙鱼养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旨在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作用。

DB43/T 2393-2022 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导,DB43/T 2393-2022 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导,2022,2,技术规范,第1张

DB43/T 2393-2022《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概述

DB43/T 2393-2022是我国湖南省的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发布并实施,该规范主要针对鳙鱼在湖泊生态放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选址、放养密度、放养规格、投喂管理、病害防治、水质监测等,提出了详尽的要求。

规范解读

选址与规划

规范强调,鳙鱼养殖选址必须遵循生态优先、合理布局的原则,选择水质优良、生态环境适宜的湖泊,对养殖区域进行科学规划,确保养殖活动不会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放养密度与规格

规范明确提出,鳙鱼放养密度应综合考虑湖泊生态环境、养殖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放养规格应选择2-5厘米的鱼苗,以确保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投喂管理

规范要求,养殖过程中必须进行科学投喂,合理搭配饲料,满足鳙鱼的营养需求,投喂量应根据鳙鱼的生长阶段、摄食情况、天气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投喂导致水质恶化。

病害防治

规范强调病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养殖户建立健全病害监测和防控体系,在病害发生时,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害蔓延。

水质监测

规范要求养殖户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如发现水质异常,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规范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提高养殖效益

DB43/T 2393-2022《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鳙鱼养殖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规范的实施有助于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遵循生态原则,减少对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动渔业产业升级

规范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推动我国渔业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国渔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DB43/T 2393-2022《鳙湖泊生态放养技术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指导鳙鱼养殖户科学养殖、提高养殖效益、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渔业管理部门和养殖户应高度重视该规范的学习和应用,共同推动我国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标签: 20222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