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397-2022 白菜薹栽培技术规程深度解读与应用实践
《DB43/T 2397-2022 白菜薹栽培技术规程解析与应用》解析了白菜薹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苗期管理、定植、田间管理等环节,规程旨在提高白菜薹产量和品质,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白菜苔,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蔬菜,在我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白菜苔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与优化,最新发布的《DB43/T 2397-2022 白菜苔栽培技术规程》为这一作物的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框架,本文将深入解析这一规程,并探讨其在实际种植中的应用价值。
DB43/T 2397-2022 白菜苔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43/T 2397-2022 白菜苔栽培技术规程》是我国首个针对白菜苔种植的省级地方标准,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等单位共同编制,该规程详细规定了白菜苔种植过程中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求,旨在提升白菜苔的产量与品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DB43/T 2397-2022 白菜苔栽培技术规程解析
播种
-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白菜苔的播种时间通常定在春季的3至4月,或秋季的8至9月。
- 播种量:每亩播种量大约为1.5至2公斤。
- 播种方法:采用条播或穴播,行距保持在30至40厘米,穴距约20至25厘米。
施肥
- 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000至5000公斤。
- 追肥:根据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适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一般追肥3至4次,每次追肥量约为每亩10至15公斤。
病虫害防治
- 病害防治:常见病害包括霜霉病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病残体,以及发病初期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喷施。
- 虫害防治:常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等,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杂草,以及使用阿维菌素或氰戊菊酯进行喷施。
采收
白菜苔的采收标准为植株高度在30至40厘米,叶片数为5至6片,采收最佳时间为清晨或傍晚,避免强烈阳光直射,轻拿轻放,以免损伤植株。
DB43/T 2397-2022 白菜苔栽培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 提升产量与品质:遵循该规程,能够科学、规范地指导白菜苔的种植,从而有效提高产量和品质。
-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规程的实施有助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该规程的发布有助于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民种植白菜苔的经济效益。
《DB43/T 2397-2022 白菜苔栽培技术规程》为白菜苔的种植提供了科学的指导,遵循该规程进行科学管理,将有助于提高白菜苔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