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栽培标准化规程发布,推动食用菌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团体标准 605
《DB42/T 1840-2022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为灰树花标准化生产提供指导,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行业迈向更高水平。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不断升级,我国食用菌产业迎来了迅猛发展,灰树花以其丰富的营养和鲜美的口感,成为市场上备受追捧的高档食用菌,为了规范灰树花的栽培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我国正式颁布了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本文将围绕该规程,深入探讨灰树花栽培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及其对食用菌产业的深远影响。

灰树花栽培标准化规程发布,推动食用菌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灰树花栽培标准化规程发布,推动食用菌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2022,第1张

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概述

DB42/T 1840-2022是我国首个针对灰树花栽培的省级地方标准,于2022年正式实施,该规程以灰树花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对灰树花的栽培环境、菌种选择、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定,旨在提升灰树花的产量与品质,助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

栽培环境

规程明确指出,灰树花的栽培环境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温度:灰树花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22℃,夏季需采取降温措施,冬季则需采取保温措施。
  2. 湿度:灰树花生长的最适湿度为60%-80%,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90%。
  3. 光照:灰树花生长期间,光照强度应控制在500-1000勒克斯。
  4. 空气质量:栽培环境空气质量需符合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

菌种选择

规程强调,菌种是灰树花栽培成功的关键,应选择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菌种。

栽培方法

  1. 栽培季节:灰树花栽培最佳时期为春秋两季。
  2. 栽培基质:灰树花栽培基质应选用无污染、透气性好、保水力强的材料,如木屑、棉籽壳等。
  3. 栽培方式:灰树花可采用袋栽、箱栽、床栽等多种方式。
  4. 接种与管理:接种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确保菌种纯度,栽培过程中,应加强通风、保温、保湿等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

规程对灰树花的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具体要求: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 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3.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灰树花的抗病能力

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的意义

提高灰树花产量和质量

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灰树花的产量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推动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发展

该规程的制定,标志着我国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有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灰树花栽培技术的推广,有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DB42/T 1840-2022《灰树花栽培技术规程》的发布与实施,对于提高灰树花产量与品质、推动食用菌产业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规程的普及率,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标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