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1-2005龙眼规程解析,标准化种植推动龙眼产业升级

团体标准 603
本文深入解析了DB44/T 261-2005龙眼生产技术规程,强调了标准化种植对龙眼产业腾飞的重要作用,规程详细阐述了龙眼种植的各个环节,包括品种选择、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为龙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我国龙眼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已成为提升龙眼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在此背景下,DB44/T 261-2005《龙眼生产技术规程》作为我国龙眼生产领域的权威规范性文件,对于指导龙眼种植户实施科学、规范的生产流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该规程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我国龙眼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DB44/T 261-2005龙眼规程解析,标准化种植推动龙眼产业升级,DB44/T 261-2005龙眼规程解析,标准化种植推动龙眼产业升级,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DB44/T 261-2005《龙眼生产技术规程》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专门针对本省龙眼生产制定,它详细规定了龙眼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环节的技术标准,旨在提升龙眼产量与品质,推动龙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地环境

规程明确指出,龙眼产地应满足以下条件:

  • 气候:年平均气温需在18℃以上,年降水量应超过1000mm,无霜期应不少于300天。
  • 土壤:pH值宜控制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应达到1.5%以上,土壤肥力需达到中等水平。
  • 水源:水质需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品种选择

规程推荐选择适应性强、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龙眼品种,如石硖、储良、桂味等,应注重品种的遗传多样性,避免品种单一化。

栽植

  • 栽植时间:春季和秋季为最佳时期,避免高温干旱和霜冻季节。
  • 栽植密度: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一般行距为3-4米,株距为2-3米。
  • 栽植方法:采用穴栽,穴深60-80厘米,直径80-100厘米,确保施足底肥。

管理

  • 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树势,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重视有机肥的使用。
  • 修剪:合理修剪,保持树冠通风透光,促进枝梢生长。
  • 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水分状况,适时灌溉,避免干旱和积水。

病虫害防治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 化学防治:合理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

采收与加工

  • 采收:根据果实成熟度,适时采收。
  • 加工:采用适宜的加工方法,确保龙眼品质。

规程实施与效果

自DB44/T 261-2005《龙眼生产技术规程》实施以来,它对于提高我国龙眼产量和品质、促进龙眼产业健康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具体表现在:

  1. 龙眼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
  2.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3. 龙眼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4. 环境保护意识得到加强。

DB44/T 261-2005《龙眼生产技术规程》是我国龙眼产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指南,各级政府、龙眼种植户和相关企业都应认真执行该规程,共同推动我国龙眼产业的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