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安全防控规程,DB13/T 437.1-2000,助力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

团体标准 603
《DB13/T 437.1-2000 番茄病虫安全控害技术规程》旨在通过科学防控病虫害,确保番茄产业健康发展,为我国番茄产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番茄,作为我国蔬菜产业中的璀璨明珠,其丰硕的产量与优良的品质,不仅关乎国民的饮食健康,更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经济效益,在番茄的生长周期中,病虫害的侵袭往往成为制约其产量与品质的关键因素,为了全面提升番茄产业的综合效益,我国精心制定了《番茄病虫安全控害技术规程》(DB13/T 437.1-2000),本文将深入剖析该规程的背景、核心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成效。

番茄病虫害安全防控规程,DB13/T 437.1-2000,助力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番茄病虫害安全防控规程,DB13/T 437.1-2000,助力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2,技术规程,产业健康发展,第1张

《番茄病虫安全控害技术规程》的背景

随着番茄产业的迅猛发展,病虫害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手段虽然见效快,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农药残留超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为此,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番茄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规程,旨在引导番茄产业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番茄病虫安全控害技术规程》的内容

病虫害识别与诊断

规程强调生产者必须掌握番茄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技巧,以便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规程详细介绍了番茄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及发生规律,为生产者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病虫害防治策略

规程提倡综合防治策略,即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具体措施包括:

  1. 选育抗性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及市场需求,选择抗病、抗虫的番茄品种。
  2. 合理轮作:实施轮作制度,降低病原菌和害虫的累积。
  3. 强化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透光,科学施肥灌溉,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有效控制病虫害。
  5.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性诱剂、诱虫灯等物理方法诱捕害虫。
  6.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严重时,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农药使用规范

规程对农药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包括:

  1. 合理选择农药: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防治效果,选择合适的农药。
  2. 准确使用剂量: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控制用药量。
  3. 遵守安全间隔期:农药喷施后,需达到安全间隔期方可采收。
  4. 禁止使用禁限用农药: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严禁使用禁限用农药。

《番茄病虫安全控害技术规程》的实施效果

自规程实施以来,我国番茄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

  1. 番茄病虫害发生程度显著下降,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2. 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 生产者的病虫害防治意识显著增强,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番茄病虫安全控害技术规程》为我国番茄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该规程,深化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提升番茄产业的整体效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应携手努力,共同为我国番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