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腐烂茎线虫qPCR检测技术规程发布,助力马铃薯病害防控
《DB15/T 2855-2023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qPCR检测技术规程》为防控马铃薯病害提供了一套标准化检测方法,通过qPCR技术快速、准确检测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助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马铃薯腐烂茎线虫(Phelipanche australis)等病害的防控问题愈发凸显,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作为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其存在严重威胁马铃薯植株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对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有效遏制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传播与危害,我国在2023年正式发布了《马铃薯腐烂茎线虫qPCR检测技术规程》(DB15/T 2855-2023),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背景介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播病害,主要通过土壤、灌溉水、农具等途径进行传播,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该病害会导致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地下块茎腐烂,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病害检测方法,如显微镜观察、病原分离培养等,存在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准确率低等问题,开发一种快速、准确、高效的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检测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qPCR检测技术原理
qPCR(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是一种基于PCR原理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等优点,DB15/T 2855-2023规程中推荐的qPCR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扩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DNA序列,实现对病原体的定量检测。
qPCR检测技术规程
样品采集与处理
- 采集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块茎,尽量选取症状明显的样品。
- 将采集到的样品用无菌水清洗,去除泥土等杂质。
- 将清洗后的样品剪成小块,放入无菌离心管中。
DNA提取
- 采用植物DNA提取试剂盒,按照说明书操作提取样品DNA。
- 将提取的DNA用无RNase的水稀释至适宜浓度。
qPCR反应
-
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用于扩增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特异性DNA序列。
-
配制qPCR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引物、探针、dNTPs、Taq酶等。
-
将反应体系置于PCR仪中进行扩增,反应条件如下:
- 预变性:95℃ 5分钟
- 循环:95℃ 30秒,60℃ 30秒,72℃ 30秒,共40个循环
- 终延伸:72℃ 10分钟
结果分析
- 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扩增条带。
- 根据扩增条带长度和亮度,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 根据扩增曲线和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DNA拷贝数。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qPCR检测技术规程》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等优点,有助于提高马铃薯病害的防控效果,保障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