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036-2009 白鸡养殖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南

团体标准 602
《DB54/T 0036-2009 白鸡(品种群)养殖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是一本关于白鸡养殖技术规范的指南,详细解析了白鸡养殖过程中的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旨在提高白鸡养殖的产量和质量,为养殖户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蓬勃发展,白鸡这一高原特色鸡种凭借其肉质鲜美、抗病力强等显著优势,赢得了众多养殖户的青睐,为了规范白鸡的养殖技术,提升养殖效益,我国正式颁布了《白鸡(品种群)养殖技术规范》(DB54/T 0036-2009),本文将对该规范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

DB54/T 0036-2009 白鸡养殖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南,DB54/T 0036-2009 白鸡养殖技术规范解析与应用指南,2,食品安全,技术规范,第1张

《白鸡(品种群)养殖技术规范》概述

《白鸡(品种群)养殖技术规范》(DB54/T 0036-2009)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白鸡养殖的技术规范,旨在引导养殖户科学、规范地养殖白鸡,以提升养殖效益,该规范全面涵盖了白鸡的品种特性、繁殖技术、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白鸡品种特性

白鸡原产于我国自治区,作为高原特色鸡种,其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适应性强:白鸡对高原环境适应性强,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正常生长繁殖。
  2. 肉质鲜美:白鸡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3. 抗病力强:白鸡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对常见疫病具有较好的抵抗力。
  4. 繁殖力高:白鸡繁殖力较高,年产蛋量可达150-200枚。

白鸡养殖技术规范解析

繁殖技术

  1. 选种:选择体型匀称、羽毛洁白、生长发育良好的白鸡作为种鸡。
  2. 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的方式进行。
  3. 孵化:孵化温度控制在37-38℃,湿度控制在60-70%,孵化期约为21天。

饲养管理

  1. 饲养环境: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温度控制在15-25℃。
  2. 饲料:选用优质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均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18%,钙磷比例适宜。
  3. 饲养密度:根据鸡舍面积和通风条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
  4. 日常管理:定期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做好防疫、消毒等工作。

疫病防治

  1. 预防接种:按照免疫程序,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
  2. 疫病监测:定期对鸡群进行疫病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消毒:定期对鸡舍、饲料、饮水等进行消毒,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白鸡(品种群)养殖技术规范》在实际养殖中的应用

  1.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规范养殖技术,降低疫病发生,提高白鸡的成活率和产蛋率,从而提升养殖效益。
  2. 保障食品安全:规范养殖技术,确保白鸡的肉质安全和品质。
  3. 促进产业发展:白鸡养殖技术的规范,有助于推动我国高原特色鸡种产业发展。

《白鸡(品种群)养殖技术规范》(DB54/T 0036-2009)为白鸡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认真遵守规范要求,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白鸡产业的健康发展。